今天分享的是:2024年中国Robotaxi商业化趋势研究报告-艾瑞咨询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
报告共计:39页
2024中国Robotaxi商业化报告:多国竞逐下,中国渐进式发展显优势,2028年或迎快速增长
每年都有人将当下称为自动驾驶元年,而Robotaxi(自动驾驶出租车)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,其商业化进程始终备受关注。近日,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Robotaxi商业化趋势研究报告》,从行业概览、商业化进程、未来路径等维度,揭示了全球及中国Robotaxi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,为我们勾勒出这一新兴领域的清晰图景。
从国际发展来看,多国Robotaxi产业已从技术验证阶段逐步转向商业化运营,整体发展路径“求同”大于“存异”。美国在Robotaxi商业化进程中展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度,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创新,Waymo已被允许开展商业运营,加州还向公众提供付费无人驾驶打车服务,特斯拉也计划在2024年推出Robotaxi。不过,Cruise在旧金山运营期间频发事故,导致加州车辆管理局暂停其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许可,这一事件表明,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,跨越式发展可能面临诸多风险。
展开剩余87%德国、日本、韩国则各有侧重。德国颁布了全球首部正面回应自动驾驶问题的法律,还成为世界上首个允许L4级自动驾驶汽车进入日常运行场景的国家,博世更是获得在任何天气下公共道路测试L4级无人驾驶汽车的许可;日本发布多项规划与指南,明确自动驾驶安全技术要求,还开启了L4级自动驾驶车辆公共道路运行服务;韩国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就进行了L4级别无人驾驶实测,首尔市更是公布“首尔自动驾驶蓝图2030”,计划2026年在全市构建自动驾驶配套设施。
中国Robotaxi发展遵循有节奏的渐进式路线,区域开放与技术安全验证并行,有效避免了监管、技术、公众接受度等因素失衡。以北京和加州的路测情况为例,2023年北京市累计38家企业开展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,累计测试里程超3893万公里,且道路测试安全可控,未对周边交通环境产生不良影响。随着技术升级,北京首次允许在高铁站进行自动驾驶测试,杭州将八个城区设为测试与应用区域,深圳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达944公里,雨天、夜间等特殊天气测试也逐步开放,体现出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不断提升。
美国加州2023年登记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达1603台,测试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共行驶926万公里。值得注意的是,加州路测中导致车辆接管的核心问题,已从感知层面逐渐向交通参与者的路径预测转移,这与当前技术发展阶段基本同步。不过,2023年中国部分自动驾驶企业如小马等撤离加州,测试行驶里程明显减少,再加上美国商务部拟禁止自动驾驶汽车和网联汽车使用中国软件,显示出自动驾驶领域的国际竞争已进入全新阶段,技术与市场的博弈愈发激烈。
在Robotaxi商业化进程中,政策、技术、商业/盈利模式、市场接受度四大维度起着关键作用。政策方面,中国自动驾驶政策与产业发展呈现螺旋上升态势,多地政府下发补贴为产业发展按下“加速键”。北京亦庄对自动驾驶示范项目按实际投资额30%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,深圳对车辆智能化、无人化技术改造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,武汉、苏州等地也有相应补贴政策。这些财政激励为暂不盈利的Robotaxi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。同时,政策确定性和延续性不改,但强调循序渐进,预计Robotaxi产业在2027 - 2028年将迎来下一个里程碑式商业化节点。
技术层面,多传感器融合成为现阶段Robotaxi落地的实际方案。国内企业不断优化传感器配置,以萝卜快跑为例,其第六代车型激光雷达由机械式转向半固态 + 纯固态补盲组合,在量产前提下整车成本降至20.46万元,成本控制成效显著。不过,非端到端技术路线存在明显边界效应,“感知、决策、规控”的传统构架面临模块间信息损失、依赖传感器和高精地图等问题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obotaxi规模化部署。为此,端到端技术路线逐渐成为行业共识,其能实现信息无损传输和全局最优策略,提升对复杂交通环境的适应性和决策灵活性,再结合世界模型,可进一步提升机器理解物理规律、重建并推演外部世界的能力,为Robotaxi规模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。此外,自研ASIC芯片成为提升Robotaxi运营效率的重要方向,相比高功耗的英伟达Orin X芯片,自研ASIC芯片在耗电成本和续航提升上优势明显。
商业及盈利模式上,“金三角模式”被验证为最具可行性的商业模式,即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方案、主机厂提供整车平台和生产制造能力、出行/运营平台提供线上叫车运营服务,三方协同为商业化打下基础。百度与北汽、江铃新能源及萝卜快跑、百度地图合作,目标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,2025年全面盈利;小马智行联合丰田、广汽及曹操出行等,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超3500万公里自动驾驶路测里程。未来,国资平台的介入或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稳定性和可复制性,多方成立合资公司运作Robotaxi,有望实现收益稳定、风险低、流动性高的运营效果。同时,整车和人员成本是影响Robotaxi盈利的关键,随着大规模量产、主要零部件价格下探以及远程安全员人车比优化,Robotaxi成本持续下降,盈利能力不断提升。
市场接受度方面,消费者对Robotaxi的认知逐步提升,超70%消费者对Robotaxi有所了解,认知壁垒逐渐减轻。态度上,94.2%消费者对Robotaxi产业发展持积极态度,展现出对新兴技术的接纳和包容,但仍有41.4%消费者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而持续观望。价值判断上,出行安全(73.2%消费者关注)、乘坐体验、乘坐价格是消费者核心关注因素,Robotaxi在价格上因补贴有优势,但在事故处理上与传统出租车/网约车存在差距。尝试意愿方面,约70%消费者愿意体验Robotaxi,尝试新鲜科技是主要原因,而紧急情况处理方案不明确是重要制约因素。期待上,46.9%消费者理性乐观,认为Robotaxi终将普及但需较长时间。
展望未来,Robotaxi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。2024年底至2025年,Robotaxi持续商业化运营,积累数据迭代算法,软件构架向端到端转移,新一批车路云试点城市公布,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。2026 - 2027年,“十五五”规划出台推动自动驾驶与交通体系深度统筹,首批车路云城市试点形成全体系建设标准和规范,L3相关标准/法规或出台,部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实现区域性单车盈利。2028年起,车路云试点取得重大进展,政策向L4级别自动驾驶倾斜,端到端技术规模化上车,国资平台入局模式验证成熟,车辆数大幅提升、量产成本下降,行业基本实现单车盈亏平衡,消费者信心和认知完善,头部企业品牌效应显现,Robotaxi有望进入快速增长周期。
尽管Robotaxi发展面临伦理等挑战,如“电车难题”引发的道德争议,但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仍将推动其持续前行。随着政策支持、技术突破、模式优化和市场接受度提升,Robotaxi将不断改变人们出行方式,为交通行业变革注入新活力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39页
中小未来圈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